房天下 >资讯中心 >金融 > 正文

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今发布 GDP增速或继续放缓

房天下综合整理  2011-07-13 08:54

[摘要] 今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除备受关注的二季度GDP增速数据外,还包括居民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在内的其他经济数据。此前,市场普遍预测二季度GDP增速将会继续放缓,维持在9.5%左右。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今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除备受关注的二季度GDP增速数据外,还包括居民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在内的其他经济数据。此前,市场普遍预测二季度GDP增速将会继续放缓,维持在9.5%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本月7日,统计局为避免数据提前泄密,决定自今年7月起将月度和季度统计数据的发布时间提前2-3天。因此,原定于7月15日召开的上半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提前至13日召开,且在召开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前,以新闻稿形式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发布相关数据。

相较预测6月CPI破“六”的毋庸置疑,二季度GDP数据的预测似乎只有到小数点后一位才能看出分歧,并且,在预测GDP下半年走势和全年GDP走向方面,各大机构和专家们的意见也有所不同,呈现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6月CPI增幅6.4%是否见顶引争论

根据此前统计局提前发布统计数据的规定,6月的居民消费指数(CPI)于7月9日正式发布,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上涨达6.4%,食品价格上涨14.4%,其中,猪肉价对CPI的贡献高达21.4%。

继蔬菜之后,猪肉又成了领涨居民消费水平的又一“出头鸟”,对于未来食品价格走势专家们给出了不同观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认为,“破六”更多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连续涨价的翘尾因素在今年上半年积累的滞后反应,翘尾因素已经达到顶峰。他特别指出,不少新涨价因素在国家调控作用下正在收敛。

与此同时,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访问时也强调,CPI破“六”已达到了年内顶点,并不意味着中国进入了高通胀时代。领涨CPI的食品因素与货币的关系较弱,由于前几年积极货币政策的推动,货币量激增甚至有些滥发,但总体不会导致长期的通货膨胀,此次CPI的攀升主要还是由猪肉价格的阶段性上涨所致。

虽然多数机构和专家都表示,CPI已经达到了年内顶点,下半年将有所回落的预测几成共识,但仍有一些人对此表示了质疑。兴业银行鲁政委就认为,6月通胀难言见顶,自2010年7月至今绝大部分月份的CPI环比都高于正常月份的水平。从环比观察,仍未见到CPI出现下降苗头。

“我国货币政策正在发挥效果,通胀的走势正在放缓。”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尽管6月份我国CPI同比涨幅创3年来新高,但核心通胀率即剔除核心农产品和能源的通货膨胀指数其环比正在下降,货币政策抑制通胀是有效的。


 二季度GDP增速或下滑 中国经济需要“放缓”

据统计局今年三月发布的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1年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达963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7%。同时,根据近期官方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已经连续3个月回落,市场普遍预测二季度GDP同比增幅将弱于一季度的9.7%。

“未来1-2年,中国GDP肯定不会下降。”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微博)在近期表示,从今年全年的情况看,今年GDP不会太低,一定在9.5%以上甚至可能达到10%。他强调指出,GDP的下滑趋势,并不说明中国经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而是意味着中国经济通过宏观调控已处于一个较为正常的水平。

兴业银行研究总监鲁政委也表示在,在影响二季度GDP走势的因素中,除城镇固定投资在保障房、农村水利建设和前两年已开工项目的支撑下可能一枝独秀外,消费、出口预计都会继续回落。预计第二季度单季GDP同比增速在9.5%左右。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些专家学者并不赞同二季度GDP可继续回落的预测。王小广就表示,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或高于一季度的9.7%,预计在10%-10.2%之间。他指出,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今年第二季度的贸易呈现顺差,对GDP的走势属于正贡献,而在季度呈现的贸易逆差,因此二季度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肯定要强于一季度;二是4-6月的投资是加快的,对GDP增速也将产生促进作用。

无独有偶,华泰联合证券也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将会增长9.8%。该券商认为,需求扩张放缓的势头在二季度表现并不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有所加强,贸易顺差对经济增长贡献提高,在较低的基数作用下,二季度的GDP增速将比一季度略高。

此外,对于中国经济增速是否会放缓的疑问,王小广表示,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有助于经济模式的转型、控制通胀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相关问题,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合理化发展的。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速维持在8%左右是最为合适的选择,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而不是所谓的减少刺激经济增长因素后的“硬着陆”。

但从实际运行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也并非像想象中那么容易,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就表示了对政府投资的担忧。他认为,政府投资对GDP的走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首先,今年是“十二五”开篇之年,很多新型战略产业今年开工。另外是保障住房,今年目标是新开工1000万套,但到5月份只有30%开工,估计很大部分都在今年下半年,所以在下半年政府的投资会不断强劲。

所以,何帆预测,在未来1-2年,中国GDP肯定不会下降。如果GDP降不下去,就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物价的控制和通货膨胀,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谈到的首要任务依然是通货膨胀。


何妨GDP增速"减一挡"喜迎转型发展"快一拍"  解放日报

一组出炉的数据准确呈现了“开局”以来上海经济转型的成果: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高于工业,高耗能和代工行业增速出现回落;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增速自金融危机以来最快,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进一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双双两位数增长且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成为“三驾马车”中坚力量;外高桥和洋山两港出入境船舶艘次、人员出入数量大幅增长创新高,国际航运线路不断增加。GDP增速主动“减了一挡”的上海,正在迎来“快了一拍”的转型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强调:“十二五”期间上海要下决心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年中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表明,上海正沿着这条科学发展之路厚积薄发。

开局转型以质取胜

外滩和新天地,南京东路和淮海中路……这些闻名中外的上海地标,在今年6月初迎来牵手的机会。经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两大中心城区黄浦和卢湾“撤二并一”。

区划调整,只是上海加快结构调整一个缩影。新鲜出炉的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GDP增速低于去年同期,也慢于均速,但主动选择让GDP增速“慢一拍”的上海,正在迎来“快一拍”的转型发展。

5月初,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的55个产业项目,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集中开工仪式,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开工总量的三分之二。

事实上,上海投资结构早已加快转型,1—5月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成套设备投资分别增长108.5%、81.2%和30.6%,高耗能行业投资则下降49%。

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推进外,服务业更是蒸蒸日上。1—5月,上海金融市场交易额同比增长10.3%,已有多家大型商业银行提出在上海设立“第二总部”,监管部门对此已有“积极的回应”;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领域的投资项目之一,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开工,正在打造中国开放的新领域和新高度……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上海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分别增长26%和12.3%,增速为金融危机以来最快,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进一步提高。截至6月底,外商累计在沪设立投资性公司约2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逾330家,前6个月共引进总部机构已达到去年全年新增量的三分之二。

今年1月,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CMAC)标准造船合同(上海格式)正式发布。“修订历经3年,修改了11稿,才打磨出了‘中国标准’。”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秘书长蔡鸿达说,其推广为中国这一造船大国争取了国际话语权,对繁荣我国造船业、强化航运软实力意义深远。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正式进入了由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向软硬件环境改善并举的转型期,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经纪人俱乐部、上海海事仲裁院、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等一大批航运服务机构相继成立,航运中心软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1—5月,上海地方财政收入1766.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8%,其中企业所得税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市平均,实现了经济平稳增长中不断转型、以质取胜。


 创新机制 聚力惠民

转型,不止于经济领域,更意味着着力改善民生,扎扎实实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办好实事的决心和行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染色馒头”敲响警钟后,上海,一场从体制机制上创新根治的食品安全攻坚战,正地毯式可持续地展开。

“我们在体制机制上还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产业链上下的监管之间有缝隙、有空当。”在部署食品安全工作时,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多次强调:“我们应当正确地对待这些意见,切实让社会的期望、群众的呼声成为政府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动力。”

2011年6月,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正式成立,食品安全被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针对涉及多环节、跨部门监管的领域梳理和明确了职责,实现无缝衔接。

“要确保上海成为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就必须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实行最严的准入、最严的监管、最严的执法、最严的处罚、最严的问责。”韩正说。

在最严厉措施的支持下,“放心馒头”成为上海民生改善的新标杆,生猪无害化处理、牛奶分级制度、餐厨垃圾资源化,多个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领域,上海都走在创新、转型的前头。

截至目前,上海经济适用房第二批申请正在逐步推进,准入标准再度放宽,实施范围也将扩大至全市所有区县全覆盖;新建住房价格环比涨幅从1月份的1.1%下降至5月的0.2%,涨幅放缓调控效果显现。上海酝酿将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与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让农民工也能享受市民待遇。养老金、工资、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等一批保障待遇标准继续

聚能蓄力 厚积薄发

7月8日,2011年度“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在黄浦江畔揭晓,上海2011年度的排名上升2个位次,居全球45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第6位。

位次的上升不是最重要的。指数的编制者注意到,上海在成长性依然突出的同时,还表现出了一个成熟金融中心应该具备的必要条件——稳定。

在稳定中成长,才能为下一步蓄力。这个理念,已贯穿到上海发展的方方面面,更让上海的执政者认识到实现建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重要性。

蓄力,需要政府用机制保障经济创新的活力。5月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部际协调会再次举行。“给我的感受是给力、协力、借力!”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周波说,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有很多先行先试和创新性突破,几十个国家部门一起携手推进,在可能没有第二例;各部门相互协力、上下联动,利用浦东先行先试的机遇,边摸索边前进。

据介绍,上海正在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助力航运中心建设;工商、统计等多部门联手,打造支持“云计算”、“碳评估”等新兴行业和新型业态注册发展的服务环境……

蓄力,需要政府打造吸引一流人才的孵化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江集团总经理丁磊介绍,关于在张江园区试点股权激励的方案已经形成。

方案将鼓励国资国企及分支机构实施股权激励,并对试点单位给予一定的配套支持。同时探索向高层次人才推出定向配套的产权房。“这相当于把政府对人才的优惠和补贴以住房的形式体现出来。”丁磊说。

蓄力,需要政府将服务民生的理念进行到底。据预计,至今年年底,上海可供经济适用房源将达500万平方米、约8万套,真正逐步实现中低收入者不仅 “有房住”,还有希望“有住房”。

同时,为了让每个在上海生活的人减少疾病、病有所医、就医方便、减轻负担,上海将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不容明月沈天去,却有江涛动地来。”90年前,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90年后,上海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十二五”开局的征程上,上海以创新驱动促转型发展,向着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领跑的目标稳步前行。

经济增速,万众瞩目。包括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在内的一系列核心数据,即将于近日公布。根据已经公布的近几个月工业、出口等数据表现出的种种迹象,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

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究竟应当怎样看待经济增速主动“减挡”这一现象?

脚步放缓 经济由“非常状态”向“正常状态”转换

从53.4%到50.9%———中国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制造业PMI指数,从今年3月至6月持续回落;从35.8%到17.9%———代表中国经济外需情况的出口增速,3月至6月连续四个月下滑;从14.8%到13.3%———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这一月度经济走势的标志性指标,3月至5月逐月走低……

一系列统计数据,已经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速近来有所回落。与此同时,物价指数居高不下,对此业界不但出现了中国经济“滞胀”说,甚至有人断言将出现“硬着陆”。`

“这些解读不符合实际情况。目前,中国经济已由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时大幅下滑和其后恢复性大幅回升的‘非常状态’,正向适度增长区间的‘正常状态’转换。”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研究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态度鲜明。

刘树成手中的一张中国经济增速表显示:在应对金融危机期间,受一揽子计划刺激,经济增速从2009年一季度6.6%的谷底,迅速回升至2010年一季度11.9%的高位。“从2010年二季度起,经济增速在回落中趋稳,今年一季度增速9.7%,即使二季度增速再有回落,但仍处于适度增长区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宏观经济处处长王军指出,受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刺激汽车消费政策退出等综合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速的确在放缓,但回落比较平稳,处于正常区间,这是主动调整的结果。“这也是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必然出现的现象。”

稳定出口 降低顺差改善贸易平衡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数据: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7036.7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外贸出口增速连续四个月下滑。

“中国外贸出口20%左右的增速并不低,我们看重的是出口对经济带来质量和效益的贡献,而不是速度和规模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过高的出口增速容易引发贸易摩擦,费力不讨好。”

他说,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组成为生活必需品和由跨国公司转移到中国的标准化技术产品,这些都是刚性的需求,在这些产品的支撑下,我国出口能够维持一定规模。但出口增速可能还会下滑。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预计上半年顺差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累计贸易顺差449.3亿美元,同比收窄18.2%,但加工贸易顺差仍然扩大19.8%。其中6月份当月,中国贸易顺差222.7亿美元,扩大10.3%。

有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贸基调为追求贸易平衡,预计全年贸易顺差保持在1200亿至1500亿美元的规模。

坚定信心 积极应对复杂局面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虽然经济增速属于回归正常区间,但中国经济如今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须密切观察、积极应对。

放眼全球,美国经济复苏放缓,失业率居高,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再起,日本经济受地震重创,新兴经济体通胀率走高,世界经济复苏之路曲折漫长,中国经济今后面临疲弱而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需环境。

环顾国内,虽然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有所收敛,但没有根本消除,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不少。处理好经济发展、调整结构、控制通胀三者的关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当前宏观政策方向和重点不能变,但宏观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微调。”刘树成说,当前既要看到困难,更要看到有很多积极因素,对中国经济向好发展应具备足够信心。

“十二五”开局之年,主题主线应当贯穿全年经济工作。既往经验一再证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远非轻而易举;但若是知难而退,则会错失良机。

“想发展用电荒,想维持用工难,想积累利润薄”———当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新困难,其实恰恰折射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刘树成说,相对经济增速,当前要更多关注经济结构,促使行业、企业有效转型;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大力扶持,尽快形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尽管困难很多,但不进则退,这正是考验企业的时候。”青岛科昂集团董事长梁子强说,企业已在积极迎挑战、抓机遇、转方式,一方面挖掘国内需求,进行结构调整,由中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迈进,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兴国家市场。“金融危机大风大浪都过来了,我们完全有信心战胜眼前困难。”

“借助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转型升级来消化不断上涨的成本,坚决摈弃粗放型生产方式,量质并举,超越自我。这是一条光明的路,必须快走!”国内行业龙头织造企业之一、江苏恒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华的话,掷地有声。(据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南昌房天下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